第二百章 倫貴利的末路
過不多日,阮元向嘉慶詢問倫貴利處理事宜的上疏,與浙西赈災的奏疏一道,被送到了嘉慶案頭。嘉慶也召集了幾位軍機大臣,對兩大要事集中商讨。
“這個阮元啊,都做了大半年巡撫了,為何行事還是如此謹慎呢?”雖然嘉慶話是這樣說,可慶桂、董诰等人都能聽出,嘉慶并無責怪阮元之意,果然嘉慶續道:“這倫貴利,仗着自己有個什麽安南進祿侯的名號,就敢要挾于朕,他哪裏是什麽侯爵,這天下官爵,不待朕頒旨冊封,便是僭僞之名!他有何資格在我大清君臣面前,自稱進祿侯?朕看這倫貴利本為大清子民,卻投奔安南于先,挾安南之兵劫掠我浙江沿海在後,如此無父無君,殘虐百姓,就已經夠得上淩遲!什麽阮光缵的敕命,也教他拿來做護身符,真是豈有此理!傳旨,倫貴利無需押解入京,聖旨一到,便在杭州就地淩遲處死!還有,慶桂,以朕的名義,給阮光缵去一道旨意,問他倫貴利究竟是不是他私相封授?他帶兵劫掠閩浙沿海府縣,有無他阮光缵的授意?無論他情況如何,這道旨都要嚴厲申饬于他!他什麽意思,朕還不清楚?前些年以為朝廷大軍在川陝作戰,無暇兼顧于他,便有了不臣之心,眼下川陝戰場,連戰連捷,剿滅賊寇,指日可待,他阮光缵要是識時務,就知道該怎麽做!”
“皇上明鑒,臣這就下去拟旨,定要讓那安南阮主,重新懾服于我大清聲威!”慶桂對于嘉慶這次的處置,并沒有其他意見。而嘉慶所言本身也是實情,在勒保、額勒登保與德楞泰三員大将的積極作戰下,不過半年,已成強弩之末的白蓮教反清部隊屢戰屢敗,到了嘉慶五年入秋之時,川楚戰場形勢,已變得逐漸向清軍有利起來,有識之士都清楚,只需假以時日,繼續圍剿,這場仗必然以清軍獲勝告終。
“還有這道奏疏,阮元上言,今年浙西遭遇飓風暴雨,十多個府縣耕田,均已損失大半,災民已有約三十萬之數,要求朝廷調撥赈糧四十萬石……董诰,你也是浙江人,這浙江災情,可否屬實?”嘉慶繼續問道。
董诰也當即答道:“回皇上,浙江災情,确實如阮元所言。臣家在富陽,故而近日多有浙江會館主事人員,前來告知臣浙江災情,浙西金華、處州等地,受災猶重。而且先前皇上交給臣等的浙江布政使劉烒、按察使秦瀛、學政劉镮之上奏,也都提及了浙西災情,故而臣以為,下放赈糧,已是刻不容緩。至于具體災情,臣看阮元奏疏,也已經一并附上,戶部自會一同核查,依阮元上報人數,決定發放赈糧之數。”
“既然已經刻不容緩,那就速速去诏戶部會同發放赈糧吧。朕平日觀高宗皇帝實錄,清楚災民赈糧之數,阮元上報災民,依四十萬石放赈,合乎舊例。若是戶部沒有其他意見,便盡快給浙江下令,留下四十萬石漕糧,以作放赈之用,如何?”嘉慶清楚自己親政不過一年有餘,赈災之事,必須及時辦理,才能重振人心。只是按照規矩,放赈需由戶部一并商議,是以有此決議,希望戶部盡快有所行動,避免拖沓行事。
對于嘉慶的這些決定,董诰和戴衢亨都沒有異議,即便是素來對阮元常有偏見的慶桂,眼看赈災事大,也沒有其他反對之言。阮元的兩封奏疏,很快就有了批複。
到了八月初,嘉慶的诏旨發回了杭州,阮元接旨之後,便即提了倫貴利,依旨在杭州将倫貴利處刑。倫貴利試圖依靠阮光缵威脅嘉慶的救命之計,被嘉慶直接粉碎。
而倫貴利自然也不會知道,僅僅三個月後,阮光缵的上表也到了北京,表文內聲稱自己愚昧無知,不該得罪清朝。倫貴利雖為自己私自冊封,但北上劫掠,純屬倫貴利個人行為,并非自己授意,也完全認可了嘉慶處死倫貴利的決定。
即便如此,阮光缵在安南也已經是窮途末路,阮福映的舊阮軍繼續北進,連戰連捷,終于在嘉慶七年攻破河內,俘殺阮光缵,安南西山阮氏便也就此滅亡。阮福映統一安南之後,向嘉慶上疏請求冊封,并希望以南越之名代替安南。但嘉慶考慮到南越本為西漢時廣東趙佗所建之國名號,擔心阮福映有不臣之心,便将南越二字颠倒,改成越南,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,越南之名,自此而始。
而随着安南海盜的逐漸潰敗,浙江的海防重點,也漸漸轉移到了閩浙海盜之上。
但對于這時的阮元而言,救災才是第一要務,嘉慶下诏之後不久,嘉白幫也來告知阮元,已經會同其他漕幫,将浙西所需的四十萬石糧食運送到了杭州。阮元便讓李赓芸總領放赈事宜,依每縣上報災民人數,逐一進行分發,一切放赈事宜,盡數公之于衆,府縣官吏試圖暗中克扣之人,便沒有了作僞的餘地。
但阮元對于赈災之事,卻一直不能放心,開始放赈後不過數日,阮元便告知家中撫院,自己決定親自南下,前往金華、處州視察放赈情況,也一并帶上了楊吉、焦循随行南下。一路溯江而上,不過數日便到了金華境內,看着江水尚屬平靜,一路之上,雖有數縣受災,放赈之事卻也算安穩,阮元也漸漸回想起來,嘉慶三年之時,便是在這附近的江水之上,親眼目睹了溺嬰的慘狀……
“伯元,你可是……可是又想起前年的事了?”焦循看着阮元神貌,自然清楚他心意,自己那時正與阮元一并南下督學,對這裏百姓疾苦,一樣記憶猶新。便也對阮元道:“那時我看着那些孩子的樣子,也不好受,想着咱們當時畢竟只是學政,俸祿微薄,不敷大用,可眼下你都是巡撫了,咱們……咱們終于可以去想移風易俗,改變這個陋習的事了。若是你也有此意,我到了金華,就幫你多問問當地人情,說不定就能從中找到些辦法,讓以後的孩子可以活下來呢?”
“多謝裏堂了。”阮元看焦循主動相助,自然無比感動,不禁嘆道:“這次南下,我本意也是如此,救災的事,咱們要辦好,但孩子的事,不能再拖了。既然來了,就一定要想個辦法出來!”
行船又向南行了半日,便到了金華府城。那金華知府嚴榮雖然清楚岳父王昶乃是阮元幕中上賓,卻也知阮元到任之後,凡下屬饋遺,一概不收,想來不會因這番緣故對自己多留情面,便也依照尋常禮節,迎接阮元進了金華府衙。
果然,阮元對于嚴榮和王昶的關系,并未多問,只行了尋常的官員拜見之禮,便随着嚴榮進了府衙。方即坐定,阮元便問嚴榮道:“嚴府臺,朝廷的赈災之糧,這幾日可是已經分發到各縣了?各縣那邊,分發情況如何?可有赈糧不足之事?受赈百姓,可還安定?”
“中丞真是百姓再生父母啊。”嚴榮贊道:“關于赈災之事,下官這幾日一直在詢問下屬各縣,眼下赈糧尚屬充足,公示之事,下官也遣屬吏前去視探過了,所見之村,已經盡數公示放赈百姓受糧之數,所來商人,也一一按中丞之令嚴加約束。至少一兩個月內,在下以為放赈定當有序施行,只是……”
“有何問題,但說無妨。”阮元道。
“只是中丞,這赈糧之數,下官覺得是不是不夠啊?”嚴榮問道:“下官聽聞,中丞這次所請赈糧,只有四十萬石,下官這金華災情較重,所以分了十五萬石。可下官前日也去災區視察過,只見受赈百姓,遠超下官所想。是以下官擔心,這些赈糧能不能支撐到四個月之後?只怕兩三個月間,就要……”
“嚴府臺,你上報災民人數,應該沒錯吧?”阮元道:“我此次上報皇上,請求下放赈糧,乃是根據你等上報災民之數,各人受災情況,再加上難免的折耗,才定了四十萬石的赈糧下來。若是你認為這些糧食不夠災民之用,那只有一種可能,就是你虛報了災民之數!你少報災民,試圖敷衍皇命,粉飾太平,是以這次下發赈糧,你這裏不夠用了是不是?”
“中丞,下官絕無虛報人數之事啊。”嚴榮驚道:“這災民之數,下官之前嚴令各屬縣詳加查問,并告知他們若有瞞報,定當上奏參劾,下邊的縣又怎敢妄為呢?只是下官也參閱過之前本府赈災人數赈糧,凡災民之數如今年者,赈糧都在二十萬石以上,如此看來,這十五萬石之數,只怕是真的不敷民用啊?”
相關推薦
游戲入侵,開局無限貨幣
0 評論
原神:我在提瓦特修個仙
0 評論
冥婚萌妻:冷情帝少求不撩
0 評論
小甜糕
0 評論
洪荒之法寶批發商
0 評論
老婆 ,快對我負責林宛白霍長淵
0 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