督撫天下第 454 章 米利堅與英吉利

第四百五十四章 米利堅與英吉利

廣州太平門外,因百年承平之故,早已被開辟為商民居所,十三行、西洋各國商人商館俱在此處,每逢西洋商船抵粵之際,十三行附近的商人小販也都能撈到不少油水,從大行商那裏買回許多西洋物事,之後再把價格提高兩到三成,就在燈籠巷、十八甫一帶就近販售。粵中百姓也多有愛好洋貨之人,是以這一時節,十三行附近的百姓也是絡繹不絕,豪富之人甚至不惜一擲千金,來買些西洋奇貨以作炫耀之用。

這日十三行之南的西洋商館卻也熱鬧,米利堅國商館之前,一面舊旗緩緩從旗杆上落下,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紅白底的新旗,只不過與舊旗不同的是,新旗左上角的白色星星共有二十個,卻是比舊旗多了五個。商館之中,顧盛看着這面新旗漸漸升起,卻也頗為得意,對一旁之人笑道:“怎麽樣,伍先生,我們這面旗您看還不錯吧?”

不用說,這一日伍秉鑒又一次來到了美 國商館做客。

“是啊,你們國家的這個……旗子,确實很漂亮,其他西洋之國,有的便不過一片白布,上面畫個藍底子做點綴,有的不過畫了一只鷹,聽說這一只鷹和兩只鷹還有些區別,還有的就是個十字架,太簡單了。你這旗子繡了這麽多星星,倒是少見,只不過我卻不明白,你們原本的星星是十五個,這究竟是為什麽,竟又變成二十個了呢?”

“我們國家多了五個州嘛。”顧盛笑道:“按我們國家的規矩,是多一個州,國旗上就加一個星星,其實六年之前,我們就已經有十八個州了,國會那些人卻說什麽也不改,去年密西西比州加入了我們合衆國,終于有二十個州了,這一次他們終于同意修改國旗了。不過我看啊,過一段時間他們還要改,聽國內的人說,今年可能還要多一個新州。”此後嘉慶二十三年冬天,伊利諾伊州成為美 國第二十一個州,二十星國旗果然也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。

然而,由于這時尚無準确詞語可以形容美 國各“州”的概念,顧盛所說又是英語,是以伍秉鑒心中所想,卻也和蔣攸铦沒有多少區別,只是将英語中的“州”理解成“部落”。聽着顧盛說起美 國國內之事,伍秉鑒自然也來了興趣,便即向顧盛問道:“那麽,帕金斯先生,貴國這每個部落大概有多大呢?是一個縣,還是一個府那麽大?”這裏他說的也是英文,是以顧盛不覺有異。

“嗯,密西西比州的話,大概三個密西西比州,等于你們兩個廣東省。”顧盛回答道。

“是嗎?這樣說來,你們一個部落也不小了嘛?”伍秉鑒笑道:“這樣說來,你們國家大概有……十四個中國直省那麽大,這可是大國啊。我聽說歐羅巴那邊,一個國家大概也就是一兩個省的面積,你們這國家雖然新了些,地方可絕對不少了啊。”

“那是自然,要不是我們的祖先在歐洲被那些舊貴族壓得喘不過氣來,我們為什麽要去北美呢?”顧盛聽伍秉鑒稱贊美 國乃是大國,自然對他更加滿意,便也多說了幾句。

“是嗎,難怪我聽你們說起話來,卻和英吉利人差不多呢。帕金斯先生,你們以前也是英吉利人,卻到了亞墨利加洲生活,建立了一個新國家出來,對嗎?你們平日和英吉利關系怎樣?”伍秉鑒想着阮元托他詢問美 國底細之事,卻也不敢怠慢,便即因勢利導,逐漸問起美 國內部的情況來。

“伍先生,我們是美利堅合衆國的人,不是什麽英國人。我們的祖先确實有不少從那邊來,可是我們在北美已經生活了二百年,所以我們已經是北美的美利堅人了。至于英國……哼,我們跟我們關系不好,六年前還打了一仗,我們雖然獨立了,可我們國家北邊就是他們的加拿大,四年前他們燒毀了我們國都,這個仇我們能忘了嗎?不過我們也不怕他們,他們海上船多,炮也多,可我們在陸上作戰,最後還是把他們趕了回去。”顧盛答道,美 國獨立前後,為了争取北美大陸民衆支持,以托馬斯潘恩為代表的許多美 國建國領袖提出了全新的民族觀念,認為北美白人定居北美大陸已久,早已形成了全新的美利堅民族,而不再是英國國王的臣民。而就在拿破侖戰争尾聲階段,美 國又同英國爆發了第二次英美戰争,是以顧盛來華、阮元督廣這一時段,恰恰是英美關系最糟糕的時段。

“哦,這樣說來,這英吉利在你們亞墨利加洲,也是一樣的嚣張跋扈啊?”伍秉鑒繼續向顧盛問道。

“英國現在确實很強,尤其是三年前,法國的拿破侖都敗在他們手下。他們海軍更是厲害,有二三十艘戰列艦,我們連十艘都不到。但我們也有一樣東西,是他們害怕的,我們新加入的這些州都是大平原,每年産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的往歐洲出口,英國人一邊跟我們打仗,一邊還要吃我們的玉米跟小麥呢。只是一旦我們不給英國出口糧食了,我們自己也會損失不少,所以打仗的時候,國內并沒有人願意這麽做。”顧盛雖然承認海軍之上美 國不如英國,卻也不太服氣,把糧食出口優勢拿了出來,想着壓過英國一頭。只是說到這裏,顧盛卻也有些好奇,對伍秉鑒笑道:“伍先生,今日真是奇怪,你以前也沒問過我這些,今日居然和你講了這麽多美 國的事情。”

“哈哈,帕金斯先生,您是我的好朋友,我看着您的國家越來越大,也為您高興,所以咱們才多聊了幾句嘛。”伍秉鑒忙陪笑道,只是就在這時,忽聽得腳步匆匆,一個伍家仆人走了過來,伍秉鑒忙站起身走了過去,仆人走近伍秉鑒,也在他耳畔輕聲耳語了幾句。

“伍先生,您這就不夠朋友了,您這是有什麽事,還要瞞着我不成?”顧盛看着伍秉鑒舉止,卻也有些不解。

“沒什麽,就是一些這裏阮總督的事情。”伍秉鑒答道。

“阮總督?怎麽,之前我聽說你備了禮物,已經送過去了。難不成這中國的總督,還有人不願意收禮不成?”顧盛順口問道。

“也不是不收禮,只是……”說着,伍秉鑒也将自己初見阮元之時的交談之事講了一些給顧盛聽。顧盛聽了,卻也是面色凝重,只因兩人都清楚一個道理:對于二人而言,一個願意收禮的總督,可要比一個不願收禮的總督方便太多。總督收禮,意味着伍秉鑒手中有了總督把柄,日後想做什麽,總督都會考慮伍秉鑒的情面。可總督若是不收禮,也就意味着總督乃是捉摸不透之人,以後辦事,伍秉鑒只會越來越被動。

阮元收了巨硯,卻也給了伍秉鑒價款,前後折抵,或許反倒是伍秉鑒欠了阮元一個人情。

“那……今日你是有新的辦法了?”顧盛又向伍秉鑒問道。

“辦法嘛……或許今日也是個機會啊。”伍秉鑒回想着仆人耳語之言,似乎又有了新的主意。

十三行附近的集市之上,平日商客便是絡繹不絕,富麗堂皇的商人坐轎,這其中商販卻也多不陌生。畢竟十三行的行商在這些散商小販看來,乃是高不可攀的上等人物,奢靡豪富自不稀奇,甚至有些時候,散商們看着集市街頭的青布轎子,都只會視作尋常人家出門,不願多看一眼。正因如此,十三行附近這些商鋪,這一日竟也未能發覺,白米街處竟多了一頂陌生的青色小轎。

散商們自然也不會發覺,這小轎原是從城中太平門內兩廣部堂而來,而其中坐着的兩個女子,卻是孔璐華和謝雪。這時,孔謝二女在轎中看着白米街上各種西洋販賣而來的奇珍異寶,也不覺啧啧稱奇,連聲品評起來。

“夫人,你看那邊的小瓶子。”謝雪在轎內指着外面一個香水鋪子貨架上的香水瓶子,對孔璐華贊嘆道:“那個就是西洋的香水嗎?你看,就算咱們在轎子裏面,這樣聞起來也好香呢。還有那個瓶子,你看,雕刻得真精致。”

“是啊,聽說京城宮裏的香水,還是一百年前從西洋學的香水制藝呢。”孔璐華看着外面的香水店鋪,自也喜愛,只是想着二人身份,卻也對謝雪笑道:“不過月莊呀,若是咱們在杭州那個時候,或許這香水咱們還能用一些。你看如今福兒都結婚了,家裏要說用香水的,也只有雲姜能用了,咱們啊,都已經是老人啦!”許延錦在許家之時,因雅好文學,便仿家中男子取了“雲姜”的字,這時阮家之中,孔璐華等長輩便往往以字稱之。

“夫人,你才四十二,我才三十七,咱們這就算老了啊……”

“那你說呢?嘻嘻,月莊,福兒是你親生孩子,你對他的了解,還不如我這個嫡母多啊?你看他和雲姜平日的樣子,他們兩個都可喜歡對方了,這樣我看再過一年半載,你就要當親奶奶了呢!”孔璐華也對謝雪打趣道。

“可是夫人……你看那邊的呢羽鋪子,裏面的衣服也很好看呢。”

“唉,月莊,這些呢羽我聽說啊,都是羊毛紡制而成,若是京城那邊冬天,或許用的還能多一些,這廣州的夏天多熱啊?洋人也真是的,在廣州賣呢羽,那不是賠本生意嗎?”這裏二人所言呢羽,便是毛制衣衫,這時英國紡織業快速發展已有數十年,英制毛紡織品已經暢銷全球,甚至早年嘉慶欽賜阮元乾隆遺物,便包括一件西洋呢羽。也正是紡織品市場廣闊,反過來刺激了英國國內紡織技術革新,今日所言工業革 命,最初發生的行業之一就是毛紡織業。然而即便如此,由于英國這時只能在廣州和中國通商,廣州又是四季高溫,毛衣在廣州并沒有多少銷路,即便有少量商人将毛紡織品轉賣江北,由于國內棉布已然盛行,這些毛衣也沒有多少競争力可言。正因如此,即便是久居廣州,多與西洋商人有所來往的伍秉鑒等人,也很難理解“工業 革 命”在這個時代的意義。